人民日报“关注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道聚焦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时间:2022-01-16 访问量:1003 来源:本站 作者:jymy
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改善绿色交通基础条件、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倡导绿色出行……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为降低碳排放强度作出了有力贡献。
绿色交通基础条件越来越好
G65包茂高速桂林至阳朔段宛若一条长龙,串起沿途南国美景。“2020年初,桂阳段路面大修工程完工,不仅路面旧貌换新颜,修建过程也十分绿色。”招商公路桂林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王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与传统重铺方案相比,此次路面大修节约11万吨沥青混合料,节约能耗0.63万吨标准煤,减少1.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几年,各地积极开展废旧沥青路面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多元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十三五”末,全国国省干线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达到98%、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引导下,不少地方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从线位选择、取弃土方案、排水防护、桥隧结构选型、互通布设、服务设施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不只是公路建设,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
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近年来,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货运配送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重要领域,使用量超过120万辆,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66%,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LNG)也在积极推进,内河船舶LNG加注站达到20个。
推进绿色航道建设。在长江等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广泛应用生态护岸、生态护滩、人工鱼礁等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形成了以荆江生态航道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等为代表的一批绿色航道工程。
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截至2020年底,全国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具备岸电供应能力泊位约7500个,其中长江经济带共建成岸电泊位4700余个。长江游轮、大型客运码头以及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基本实现岸电全覆盖、全使用。
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应用。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ETC专用车道32465条,发展ETC用户2.25亿。经初步测算,2020年,累计节约车辆燃油约18.71万吨,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约1482.16吨。
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以前,港口码头经常有大货车排成长龙。近几年,我们持续推进大宗商品‘公转铁’‘散改集’,不仅让港口集疏运更加井然有序,也大幅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张文俊说。
近年来,我国港口“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明显。到2020年底,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等17个沿海主要港口的煤炭集港已全部改由铁路和水路运输;沿海主要港口矿石疏港采用铁路、水运和皮带机的比例达到61.3%,比201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港口“公转铁”“公转水”,是我国近年来运输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国启动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入实施铁路运能提升、水运系统升级等六大行动,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
铁路货运量占比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45.52亿吨,在全社会货运量中占比由2017年的7.7%提高至9.7%,铁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
水路货运量快速增长。水运具有运能大、单位运输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内河水运网络,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持续提高。2020年,水路货运量达76.16亿吨,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
多式联运稳步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空铁联运、江海联运等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发展,2020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687.2万标箱,同比增长29.6%。
货运更清洁,客运也更绿色。目前,全国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148万公里,公交专用道超过1.6万公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超过50%。
推广低碳运输装备,引导绿色出行
“交通运输部将以降碳为抓手,尽快制定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有关文件,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推广低碳高效运输装备。加快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邮政快递车辆电动化进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快沿海和内河船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推进新建船舶应用电力、混合动力和清洁能源。
——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养护装备、材料及施工工艺工法,积极扩大绿色照明技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技术,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公路养护技术及材料。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内河港口和航道建设,加快形成江海直达、江海联运有机衔接的江海运输物流体系。全面加快推进集疏港铁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沿海及内河港口大宗货物主要采用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式联运龙头企业。
——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因地制宜构建快速公交、微循环等城市公交服务系统,有序发展共享交通,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鼓励公众绿色出行。
——强化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完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持续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深度参与交通领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加强绿色交通国际交流与合作。
延伸阅读
绿色高速 便利出行
行驶在泰山山脉之间,车流如织。济泰高速串联起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等一批景点。通车一年多,这条高速公路既方便了往返车辆,也把绿色理念贯彻于建设运营中。
经常往返于济南、泰安两地的济南市民卢京京感慨颇多:“以前,根本不敢开新能源车过来,堵车时两个小时都不一定到。济泰高速通车后,大大节省了时间,沿途还设置了很多充电桩,不用担心充电问题了。”
2020年10月,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济泰高速建成通车,将济南、泰安两城间驾车单程时间缩短至30分钟,且与青兰高速等互联互通,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加速了济泰一体化发展进程,大力促进以济南为中心的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建设之初,我们就提出将低碳、节能、环保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全过程,结合周边旅游及文化资源,打造济泰绿色旅游公路。”曾任济泰高速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的焦耀亮说。
据介绍,为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济泰高速正在全力推进充电桩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全覆盖。同时,为进一步节约能源,济泰高速在8条隧道内设置了智能化控制灯光,可以根据天气和光强自动调光,以达到节能目的。
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济泰高速推进高压直流供电新技术在大佛寺等隧道中的使用。相比于传统的交流供电,高压直流供电降低了能源损耗、光衰及污染,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节能减排和环保优势明显。作为济南市周边最大收费站,济泰高速兴隆收费站可针对现场车流量实时调整切换,避免车辆站口等待,提升车辆通行效率,节约燃油消耗,减少废气等污染物排放,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条件。
上一篇:共享低碳健康生活 容声发起节能环保冰箱普及倡议
下一篇:州电视台宣传报道州税务局节能减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