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精英智库
院士专家热议“沸腾时代”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入时间:2023-08-1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世界气象组织称今年7月已经成为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表示‘全球变暖时代结束,全球沸腾时代到来’……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高翔站在舞台中央指着大屏幕说。
  
  在他看来,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冰川融化、冻土融化,导致珊瑚礁大量死亡,触发了更多风险的临界点,同时也造成野火频发和碳排放量增加。高翔给出的建议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前不久,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浙江湖州举办,包括高翔在内的多位院士专家出席会议,并以“聚焦绿色低碳创新、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为主题发表演讲,结合各自实际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高翔介绍,CCUS是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关键技术,欧洲正在大规模推动和利用这一技术,目前已突破每吨100欧元的捕集成本。
  
  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高翔举了一个例子:浙江在兰溪电厂建立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的工程技术验证平台,已经实现1.5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他说,通过这些技术,未来可以构建适合不同场景的零碳园区,利用各种零碳燃料将拓宽未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
  
  同样研究碳捕捉和CCUS技术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李阳。他指出,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关键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包括捕集、输送、利用、封存四个环节。
  
  捕集成本过高是CCUS技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国际能源署希望未来能将其成本降低50%到75%,如此实现CCUS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李阳所在的团队,正在攻关低能耗、低成本捕集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以有效降低CCUS成本。
  
  工业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70%,是目前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李阳提出,可以将传统的化工、煤电、水泥、钢铁等难以深度脱碳的产业与CCUS技术相结合,构建工业行业的低碳/零碳产业链。目前,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已经运用此项技术进行驱油利用封存。
  
  要推动绿色低碳创新,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这是指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生态系统过程为主要生态生产力,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市场交易、开发经营等方式,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产业集合。”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在当天会议上解释着“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定义。
  
  据他介绍,“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强调的生态产品,是以生态资源为核心,结合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本投入所创造出的终端产品或服务。浙江省是全国在生态文明创新实践方面走在最前列的省份之一,而湖州作为浙江在生态文明方面实践的重要地市,是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优秀样本。
  
  王金南指着屏幕中的一张图表介绍:这张图是湖州市2005年到2022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数据对比,由图可知,湖州的经济发展呈上升状态,它的环境质量指标、生态质量向好发展,污染指标下降,这一升一降充分展示了湖州市在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
  
  今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湖州市绿色低碳创新改革实验区。王金南注意到,在省政府批复的建设方案中,将率先建立地市级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主要评价指标、培育壮大生态产品服务“第四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生态产品价值构成中比较薄弱的生态调节服务,王金南建议应建立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
  
  “世界未来发展模式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走向对能源技术的依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大会上介绍了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倍增式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他指出,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好处是可以“减碳”,但是它的难点在于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这造成电力运行平稳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它的时间不平衡性将扩展到季节变动、年际变动的尺度,从而影响能源供应和它的可靠性、稳定性。
  
  贺克斌以加拿大大火、京津冀暴雨举例说明,极端天气加剧了这些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气象资源的利用和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冲击呈现强关联性。他还提出光伏装备高频率使用造成的废弃物堆积、储能电池倍增式需求、大规模风光发电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
  
  面对挑战,贺克斌提出“一提高”和“一降低”的解决途径:可以通过风电跨区域并网和装机容量优化,来提高风电供电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太阳能光伏处理和电力需求的空间互补、风和光之间的互补,来降低由可再生能源不稳定带来的问题。
  
  当天,贺克斌也提醒道,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分布并不均匀,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能源资源供给渠道,下一步的竞争焦点在于能够大规模、稳定地建成使用新能源的技术体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产品生产国,我国在风电领域超过60%的关键零部件都是国产,自主研发的光伏电池转化技术也曾多次刷新世界纪录。贺克斌说,在新能源利用的研发领域,世界各国就像参加一场游泳锦标赛,在你追我赶,不断争夺未来发展的先机。


(责任编辑:李婷)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
张军涛:推进制造业节能降碳 首当其冲
南航集团董事长马须伦:加快推动绿色
蒋涛:支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助力
杜祥琬院士:中国完成低碳转型“挑战
专家热议能源转型之路:未来可再生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机器人皮肤”  
人造蛋白质能降解塑料瓶微粒
新技术突破电池容量理论极限
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成功案例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以色列计划部署四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
挪威政府发布首批大陆架海上风电建设
2022年济宁建成10万千瓦储能项目
他山之石  
中英氢能合作论坛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合
英国大学教授: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引
中日两国在节能降碳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美国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4年超过水电
广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排名全国前列
全球首个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发
国际能源署署长:中国是清洁能源领域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
日照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研究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循环经济,“碳”路有方
青海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农光互补 护航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专家:“城市矿产”推动绿色发展,“
美锦氢能产业厚积薄发 助力绿色循环经
“双碳”三年:循环经济迎蝶变,绿色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