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循环经济
专家:“城市矿产”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又“经济”
加入时间:2023-1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每座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城市矿产’,废旧机电设备、通讯工具、家电、电子产品……报废的塑料是城市油田,报废的废纸是城市森林,废弃资源需实现再生可循环利用。”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2日在第二期“碳讲堂”圆桌论坛环节说道,实现“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分步实施,包括政策、技术、商业模式,是一个渐进式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
  
  如何从循环不经济到循环经济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在杜欢政看来,“‘城市矿产’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产废量,还可以减少原生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杜欢政提到,“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可以解决中国每年排放100亿吨,初步测算,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解决25亿吨碳排放。构建一个既循环又经济的体系变得十分关键。
  
  具体而言,绿色发展是一种和谐性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决策。“绿色发展实现要以科技进步为先决条件,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高产出、低污染、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缘何形成体系化?杜欢政向大家阐述了“绿色”的物质流构建。
  
  11月2日,第二期“碳讲堂”举行,本期主题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区域碳减排之路”。中新网记者张亨伟摄
  
  “双碳”目标推动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推动绿色发展,将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实现路径看,也要坚持统筹协调,循序渐进,这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杜欢政说。
  
  “上海也产出了大量的废弃物,从物质流的角度来看,把废弃物这部分资源如何利用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杜欢政说,这就是一个大的“城市矿产”概念,从而带来了资源循环利用这一产业,因此,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杜欢政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四十年完成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较为突出,那么新旧问题结合,推动循环经济如何获得新的突破?他从全球到个体的角度进一步诠释了这一问题,他讲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去年正好是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50周年,不论东方西方,都享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保护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地球。
  
  在“城市矿产”概念下,杜欢政提倡“要让来自大地的,回到大地;来自产品的,回到产品。世界上有多少新东西就有多少旧东西,新旧之间的物质流的构建,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来完成。”他认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制宜,都是解决“双碳”问题的金钥匙。
  
  杜欢政指出,在“双碳”目标实施以后,原来经济不可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就可能在减弱,确保物质流向是合理的,价值是能增值的,环境是无害的,信息是透明的,按照这四个标准就得以把闭环体系构建起来。
  
  做到既循环又经济,构建也相对容易。总体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发展大趋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日臻完善。


(责任编辑:李婷)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
张军涛:推进制造业节能降碳 首当其冲
南航集团董事长马须伦:加快推动绿色
蒋涛:支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助力
杜祥琬院士:中国完成低碳转型“挑战
专家热议能源转型之路:未来可再生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机器人皮肤”  
人造蛋白质能降解塑料瓶微粒
新技术突破电池容量理论极限
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成功案例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以色列计划部署四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
挪威政府发布首批大陆架海上风电建设
2022年济宁建成10万千瓦储能项目
他山之石  
中英氢能合作论坛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合
英国大学教授: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引
中日两国在节能降碳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美国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4年超过水电
广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排名全国前列
全球首个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发
国际能源署署长:中国是清洁能源领域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
日照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研究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循环经济,“碳”路有方
青海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农光互补 护航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专家:“城市矿产”推动绿色发展,“
美锦氢能产业厚积薄发 助力绿色循环经
“双碳”三年:循环经济迎蝶变,绿色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