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他山之石
泰国安装太阳能板申请量飙升
加入时间:2023-11-03        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   


  近日,能源业务监管办事处秘书长空格立在第1次太阳能发电厂授权标准研讨会后透露,这次研讨会旨在建立对申请太阳能安装许可证的理解,包括公众部门和工业部门。
  
  能源业务监管办事处重视太阳能屋顶方面,因为越来越多民众感兴趣并开始安装,安装10千瓦太阳能屋顶可能不需要申请许可证,至于申请安装超过1000千瓦太阳能屋顶的工厂,将有更多的程序,特别是申请许可证。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功率的太阳能屋顶说明流程,以加快安装速度。
  
  过去由于诸多因素,申请安装太阳能屋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于是能源业务监管办事处尽可能地调整,让更多流程可以线上办理,当申请文件完成后,特别是各类许可证,即按程序申请安装。
  
  空格立称,过去,申请家用太阳能屋顶在能源业务监管办事处的流程处理快速,但是慢在电力局安排人员检查房屋电力系统,因此,如果要加快速度,就必须增加工作人员。
  
  目前,住宅安装太阳能的流程已经加快,但是工厂或需要功率高的企业,则必须花时间申请许可证。现在正处于改进阶段,此前宣布民众申请安装小型太阳能的流程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如果超过200千瓦,则2个月完成。
  
  小型太阳能安装申请没有问题,但大型太阳能必须详细检查并注意安全,IT系统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完成,申请流程会更快。太阳能安装申请的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是工厂,原因有许多,包括:1.电费上涨;2.工厂意识到减少电费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被认证为使用清洁能源的工厂;3.税收优惠,每个工厂可享有泰国投资促进办事处(BOI)的特权;4.白天使用电力增加的趋势,由于老龄化社会,白天居家的人更多,而且越来越多人喜欢居家办公;5.太阳能板的成本比以前便宜,从每兆瓦1亿多铢下降到每兆瓦仅2000万铢。
  
  由于这些因素,申请安装自用太阳能的人越来越多,无需缴纳电费,以及为公众部门太阳能项目安装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趋势也在增加。目前,安装量约为10-20兆瓦,高于2019-2022年的累计安装量仅为9兆瓦,而总购电配额达260兆瓦。
  
  对于公众电力采购配额,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于今年3月21日调整公众部门太阳能项目的购电新标准,从之前的年度采购公告,调整为10年(2021-2030年)长期采购,总计90兆瓦,费用为每度2.20铢,根据国家长期电力发展计划下的增加清洁能源发电计划实施。
  
  如果在2030年之前参与该项目的民众超过90兆瓦的配额,能源部可以向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公众部门太阳能项目的购电配额。
  
  


(责任编辑:李婷)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
张军涛:推进制造业节能降碳 首当其冲
南航集团董事长马须伦:加快推动绿色
蒋涛:支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助力
杜祥琬院士:中国完成低碳转型“挑战
专家热议能源转型之路:未来可再生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机器人皮肤”  
人造蛋白质能降解塑料瓶微粒
新技术突破电池容量理论极限
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成功案例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以色列计划部署四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
挪威政府发布首批大陆架海上风电建设
2022年济宁建成10万千瓦储能项目
他山之石  
英国大学教授: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引
中日两国在节能降碳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美国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4年超过水电
韩国京畿研究院提议建立氢经济集群
日照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研究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中国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碳足迹报告为企业明确减碳可执行路径
中法专家探讨“迈向低碳社会的经济转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打造绿色低碳新徐
循环经济,“碳”路有方
青海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农光互补 护航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专家:“城市矿产”推动绿色发展,“
美锦氢能产业厚积薄发 助力绿色循环经
“双碳”三年:循环经济迎蝶变,绿色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